2022年06月19日 星期六

给湖泊体检 为生态献策
——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湖泊调查项目组建设纪实

来源:地调局哈尔滨中心 作者:李海广 马晓航 发布时间:2023-08-15

烈日炎炎似火烧,云朵淡淡如水洗。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吉林省查干湖、辽宁省卧龙湖的水面上活跃着这样一支支引人注目的小分队:他们身着地质服,腰挎救生圈,手持测深仪,量边界、测湖深、采水样……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湖泊调查项目组开展野外现地调查时的情景。

永葆自信心,坚守一个“行”字

202210月,哈尔滨中心根据地方政府需求,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拟立项承担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湖泊调查项目。此项目是系统掌握湖泊资源家底的有效路径,主要通过遥感解译、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准确掌握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基础信息,形成区域内湖泊调查系列成果,从而支撑水资源调查与确权登记管理,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首次承担湖泊调查任务,项目组成员没有一个人心里托底,当时议论纷纷。“我们以前主要从事陆地找矿勘探,如今去水上搞调查,能行吗?”“咱们在湖泊上开展调查,采集的数据能准吗?”“水上作业很危险的,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吗?”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组员们的质疑和自馁,项目负责人黄继民第一时间召集组员统一思想、鼓劲加油。“不会可以学,不懂可以问。何况有前人基础资料,团队成员有学历有精力有干劲,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们一定能行!”动员会结束后,项目组所属的资料收集组、外界联络组、文字起草组摩拳擦掌,成竹在胸。

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项目组先后收集《中国湖泊志》《中国湖泊概论》《中国湖泊资源》和《中国五大淡水湖》等专著以及中国湖泊数据库等众多有关湖泊的前人成果。同时,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松原、鸡西市自然资源局,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兴凯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等单位积极对接,并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曾经一度担心的基础信息获取难、外部关系协调难、调查船只保障难等问题迎刃而解。由于前期准备细致、论证充分,20233月项目实施方案一次性通过专家组评审。

永葆责任心,坚守一个“精”字

湖泊作为一种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独特资源,在供水、防洪、航运、养殖、旅游及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项目组成员深知从事湖泊调查的重大意义所在,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日益增强。特别是今年7月中旬,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更是引起了项目组全体成员的高度关注。调查小组组长柳立业激动地说:“湖泊调查工作是在直接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很光荣、很神圣,我们一定做精做细,用精准的调查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于湖泊调查工作,项目组成员没有须臾懈怠和丝毫放松。今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举办的全国湖泊水资源调查技术培训会上,选派的10名学员个个热情高涨、勤学苦练、收获满满。野外作业展开前,项目组13名成员没有一个人因私请假,每天加班到深夜,查数据资料、学调查方法、搞业务研讨。项目展开后,第一时间邀请调查专家以2个湖泊为例,全流程现场实操。项目组成员边学边问、边问边记,短短几天的时间便熟练掌握了调查方法。

项目组在调查五大连池时,因湖泊边界高低起伏,且周围是清一色的火山岩,最热时温度高达50多度,如同炙烤一般,几天下来,调查人员的脸部、背部被晒破了皮,疼痛难忍。在调查新荒泡时,正值三伏天,厚厚的救生衣透不过气来,调查人员身上一片片的长痱子,在汗水的浸泡下,奇痒无比。项目组成员不叫苦、不喊累,克服重重困难,认真细致测量每个数据。7月中旬,第三小组在吉林省查干湖开展调查作业,当晚回去整理数据时,发现一组测深数据异常。项目组成员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天风浪引起船舶颠簸造成的数据错误。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组员们再次登船重测,结果数据正常。在野外实地调查中,像这样为了一个数据而“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再苦再累,我们也不能让一个数据有问题,必须坚守初心干好良心活儿。”项目负责人黄继民斩钉截铁地说。

付出终有回报。今年8月,哈尔滨中心组织的中期质量检查验收时,该项目被评为“优秀”。

永葆警惕心,坚守一个“稳”字

“东北地区湖泊特点是多、散、险,富营养化情况普遍,水草繁茂,个别湖泊还有隐藏洞穴,调查难度大,潜在风险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的告诫时时回响在项目组成员的耳畔。年内,哈尔滨中心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湖泊调查项目组需对400余个1平方千米以上自然湖泊开展遥感解译,对30个重点湖泊开展水下地形调查和水质分析,调查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安全隐患多。

“湖泊调查的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只有认真遵守《水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湖泊水资源调查技术指导手册》,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调查任务。”项目组安全员战勇说。

天气晴好,微风徐徐,野外调查难得赶上这样的好天气。第一小组的组员早早地收拾装备,直奔月亮泡。开车从驻地出发1个小时才能到达,路上党支部副书记王瀚然像往常一样,一遍遍地叮嘱安全注意事项。“组长,你说的这些我都能背下来啦!”外聘驾驶员杨德福开玩笑地说。“这是我们的每日安全餐,晚上还有一顿呢。”组员林祥朋继续调侃道。

出队以来,项目组坚持以保障人身安全为底线、质量安全为核心,始终将制度规定挺在前。结合日常实践,编写了20字箴言:雷声响起、四级风到、中到大雨、不穿红甲,禁止上船。目的就是让调查队员记住:湖面上空打雷、超过4级的风、降雨超过中雨、不穿救生衣,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坚决禁止上船作业。经过项目组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安全顺利完成3500平方千米的遥感调查和21个湖泊的水下地形调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项目组全体成员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代地质文化精神,全力搞好湖泊调查工作,用精准的数据、创新的成果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

撰 稿:李海广、马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