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9日 星期六

“西口子”精神的传承者——记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黑河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项目负责人周传芳

来源:地调局哈尔滨中心 作者:李海广 宋庆元 发布时间:2023-06-26

西口子位于额尔古纳河畔,是我国重要产金区。改革开放之初,原武警黄金第三支队两个连200多名官兵进驻西口子,那里方圆百里荒无人烟,气候极端恶劣,全年只有2个月无霜期,最低气温达零下50摄氏度。他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寻金探宝,一干就是5年。那几年,官兵大部分时间嚼盐水煮黄豆,吃压缩干菜,喝冰雪融水,有时甚至只能喝生满寄生虫的沼泽水。但是,艰苦的环境没有丝毫削减官兵的寻金热情,第一钻下去,就见到了25粒砂金。几年间,他们在西口子的数十条河谷里钻下3600多个钻孔,探获黄金数十吨。

40多年来,以“勇闯禁区、甘于奉献、敢打必胜、不辱使命”为核心内容的“西口子”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职工。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黑河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项目负责人周传芳就是“西口子精神”的传承者之一。

20096月,周传芳作为第一批国防生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被分配到原武警黄金第三支队。从一名一线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子项目负责、二级项目负责、生态地质调查室副主任,一路走来,周传芳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曾享受军队优秀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20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2023年被黑龙江省评为高层次人才。一串串成绩的背后,与周传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和艰辛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荆棘载途,争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2009年,周传芳入职的第二天,就被分配到大兴安岭宝兴沟矿区从事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因急需提交样品数据成果,项目组早出晚归,加班加点采集样品,连续作业半个多月。因该矿区的林地密、沼泽多,项目组成员每天被露水打湿、汗水浸湿、河水泡湿,很多同事都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皮肤病。面对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刚刚大学毕业的周传芳心理产生了极大落差。但他深知,搞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到野外一线去、到艰苦地区去,内心始终坚定扎根一线、建功立业的信念信心。那段时间,他咬牙坚持,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暗暗发誓一定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干出一番事业。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坚战,项目组提前5天圆满完成水系沉积物测量任务,周传芳却整整瘦了10斤。

水系沉积物测量任务完成后,周传芳又被安排到机台工作,负责钻孔编录。没有实战经验的他,抓住难得的机会,主动跟师傅学、向书本学,很快便掌握了钻探编录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质现象。钻孔编录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他参与的两个金矿普查项目累计提交金资源量达30余吨。

困难是最好的磨刀石,经受住了考验,人就会变得坚强。几年的野外工作,让周传芳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与困难,但更加坚定了他干事创业的决心。2016年,支队党委任命周传芳为洛古河区矿调项目负责,这在同批入职的同学中,他是第一人。

洛古河区矿调项目工作区位于无水、无电、无信号的“三无”原始林区,山高林密、交通条件差、蚊虫猛兽多,工作生活条件异常恶劣。面对重重困难,周传芳心中牢记“西口子”精神,带领项目组成员叫响“再进西口子,勇当传承人”的口号。20168月,项目组深入1072.3高地开展野外调查。该区条件尤为艰苦,项目组成员早上五点上山,夜里留宿野外,第二天中午才能返回营区。由于作业时间长,所带补给短缺,同事们就互相谦让,一根香肠、一个馒头,大家都分着吃。在一次路线调查时,一个作业小组因GPS故障发生了迷山,经过项目组成员一天一夜的苦寻,终于找到了迷山的同事。据了解,迷失同事手中的GPS显示行程为53公里,这个距离在深山密林里行走是何等的艰难。那一年,项目组全体成员披星戴月、爬冰卧雪、勇攀高峰,科学确定了漠河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填补了漠河盆地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项目获优秀成果奖,5个作业小组荣立集体三等功,周传芳凭借优秀的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获军队优秀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困知勉行,甘做服务大局的孺子牛

“作为新时代的地调人,必须知难而上、奋勇前行。”在周传芳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一段笔迹工整、遒劲有力的文字特别醒目。

单位为培养一批“指技合一”的年轻干部,2013年研究生毕业刚刚归队的周传芳被列入了选调名单。经过多轮考核选拔,周传芳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任命为一个后进单位的主官,既要负责业务工作,又要担负行政职责。那年,中队技术人员少,周传芳便积极参加项目施工和报告编制,白天带头上山施工,晚上加班编写矿产报告。本定好八月份结婚,但因野外任务攻坚,婚期一推再推。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经过全体成员的辛苦付出和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野外任务,地质报告最终获上级优秀报告奖,所带的单位也摘掉后进帽子,顺利进入了先进行列。

哈尔滨中心挂牌成立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业务基本定位更为明晰。作为科技人员,周传芳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安全”职能任务,利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粮食日以及全国土地日等时机,带领团队深研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广泛开展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活动,受到广泛赞誉。2020年,项目组制作的科普视频获首届自然资源部科普视频大赛优秀奖。2023年,项目组制作的短视频“兄弟辛苦了”获《中国矿业报》组织的“身边人、身边事”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今年春节刚过,周传芳临危受命,作为协助方第一负责人,协助黑河市政府编写“黑龙江小兴安岭盆山过渡带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方案。周传芳深知这项工作业务性强、工作量大、时间紧、标准高,20多天里,他没有休息一天,带领队友每天加班到凌晨,查资料、写稿子、推方案,最终该工程方案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并作为黑龙江省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评选。周传芳所带团队的攻坚精神、专业素养和过硬作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通时合变,勇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周传芳所在的单位改制后,职能任务由“两调一查一救援”调整拓展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以及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面对职能拓展和任务转换,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周传芳毅然选择了生态地质调查的全新领域。

从成土母质调查、生态地质调查到冻土调查,每一项都是陌生的,无成型经验可借鉴。周传芳没有被困难和挑战吓倒,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形成了“在统上下功夫、在融上做文章、在新上求突破、在深上见成效”的项目运行理念。针对项目业务新、节奏快、强度大的实际,周传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添信心。他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急难险重任务冲在前、干在先,较好地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经验做法被指挥中心转发借鉴。经过3年不懈努力,探索出适合森林覆盖区的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和标准,编制了《森林冻土区生态地质调查要求》和《大兴安岭地区生态地质图集》,总结的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被推广应用。

周传芳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勇于给年轻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先后培养了一支森林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团队、一支创新型生态地质调查团队,培养项目负责人4人、项目副负责人7人,协助培养研究生9人。同时,编制各类报告和设计20余份,发表论文20余篇,主笔提交的大兴安岭山区生态地质调查报告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优秀。

如今,周传芳负责的黑河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项目涉及专业领域更广、地方政府需求更大,他表示将继续传承好“西口子”精神,带领团队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潜心钻研业务,精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多出工作成果、多出优秀人才。

撰稿:李海广、宋庆元

摄影:贾立明